拖式液壓振動壓路液壓振動系統常見故障的診斷及排除技巧
下面根據該機的液壓振動系統原理,介紹三種常見故障的診斷及排除方法。
1.
液壓振動系統的工作原理
由附圖可知,振動泵2把發動機飛輪輸出的機械能轉換成高壓油液的壓力能,再通過接頭、膠管等輔助元件傳遞給振動馬達3;振動馬達3把高壓油液的壓力能轉換為機械能,而后通過聯軸節驅動振動軸旋轉,使振動輪產生振動。通過控制元件——三位電磁換向排量控制閥a和b的作用,振動泵2可以截止或改變高壓油流的方向,從而實現振動馬達停止旋轉或改變其旋向,使振動輪停振或實現大、小振幅的振動:當電磁閥a和b均不帶電時,振動馬達不旋轉,振動輪不振動;當電磁閥a帶電時,振動馬達為順時針方向旋轉(從馬達軸端面看),振動輪內大小偏心塊的質量偏心矩疊減,變成小振幅振動。
2. 常見故障的診斷及排除方法
故障一
癥狀:發動機工作正常,但開啟振動開關后振動系統不工作。
故障的主要原因有:
1) 發動機飛輪與振動泵輸入軸之間的彈性傳動盤脫落或損壞,造成動力無法輸入振動泵。
2) 振動馬達與振動軸之間的聯軸節損壞,致使振動馬達動力不能輸出。
3) 液壓油箱缺油或吸油濾清器嚴重堵塞,導致液壓系統主回路內不能及時補油,造成吸空,動力無法傳遞。
4) 電磁換向閥a、b線圈內均沒有或只有很少的電流通過,使電磁閥內的先導閥芯不能推動排量控制閥主閥芯動作,從而使振動泵的排量控制液壓缸不能供油,造成振動泵的斜盤不能傾斜,排量即為零。
5) 系統補油壓力太低或沒有,使振動泵排量控制液壓缸不能正常工作。
6) 振動泵或振動馬達磨損,內泄嚴重,因而系統壓力建立不起來。
故障的排除:
應首先檢查液壓油箱的油位、吸油濾清器真空表(在連續工作狀態下,若真空表讀數>0.03MPa,表示濾芯堵塞,應更換濾芯),排除原因(3)引起的故障。然后在電磁閥a或b的線圈與電源線插頭之間串聯一塊電流表,開啟相應的起振開關,如果電流達到額定值(2.5A),則表示電源和電磁閥線圈工作正常,否則可判斷為是由原因(4)引起的故障。排除故障原因(3)、(4)后,如果振動輪仍不振動,則可在補油壓力測壓口MC處接一塊4MPa的壓力表,在發動機怠速運轉狀態下觀察壓力表讀數,當補油壓力大于或等于2.4MPa時,則表示正常;當補油壓力大于零但小于2.4MPa時,則表示振動泵上的補油壓力溢流閥有問題,應檢查排除;若補油壓力為零時,則應先檢查傳動盤,排除故障原因(1)引起的故障。而后檢查振動泵內的補油泵。若補油壓力在發動機怠速運轉狀態下正常,則就使發動機在額定轉速下運轉,并分別開啟大小振幅狀態的振動,再次觀察補油壓力,正常值應為2.2MPa左右;如果補油壓力遠遠低于此值,則將4MPa壓力表接在振動馬達3測壓口MS處并觀察其讀數,如果MS處壓力亦為2.2MPa左右則表示正常;假如壓力讀數特別異常(遠遠偏低或偏高),則應先檢查振動馬達上的沖洗梭閥及低壓溢流閥。如果二者均正常,則應拆下振動泵上的排量控制閥,觀察其是否出現嚴重泄漏現象。通過以上檢查即可排除補油壓力不正常即原因(5)引起的故障。若發動機在怠速和額定轉速下運轉時補油壓力均正常,則可在振動泵2的高壓測壓口MA、MB處各接一塊60MPa的壓力表,然后分別開啟大小振動開關并觀察壓力讀數。正常情況下應是:小振幅時MA為高壓,初始壓力為42~45MPa,連續工作壓力為14MPa左右;大振幅時MB為高壓,初始壓力為42~45MPa,連續工作壓力為22MPa左右。如果振動泵2多功能閥上的BYPASS拖閥,再檢查多功能閥,觀察閥座與閥體是否劃傷,必要時更換或修復。排除多功能閥的原因后,再檢查振動泵的排量控制閥,即把4MPa壓力表接在振動泵排量控制閥壓力測壓口S1處,并使柴油機在額定轉速下運轉,正常情況下:開啟小振幅開關,S1處壓力應近似等于補油壓力;關掉振動開關,S1處壓力應為零(相對于泵的殼體壓力);同樣,開啟大振幅開關,檢查S2處壓力,它也應相當于補油壓力;關掉開關,S2處壓力亦應為零。如有異常,則清理閥內的節流口或更換控制閥。如故障還不能排除,則應拆下連接振動泵和振動馬達的兩個高壓軟管,并用干凈的螺塞封住振動泵2的A口和B口,然后拉住柴油機熄火門,短時間起動柴油機,再依次開啟大小振幅振動開關,觀察振動泵測壓口MA、MB壓力表的讀數,如果二者壓力均能超過42MPa(不同時),則可判斷為振動馬達損壞,反之,則可判斷為振動泵損壞,從而排除原因(6)引起的故障。
故障二
癥狀:振動馬達轉速太低,達不到設計要求。
故障的主要原因有:
1) 發動機轉速未能達到額定值。
2) 系統補油壓力沒有達到額定值,因而不能推動振動泵斜盤處于最大排量位置。
3) 振動軸運動阻力太大,運轉不靈活。
4) 振動泵或振動馬達有內泄漏,使系統效率降低。
故障排除:
首先應檢查液壓油箱的油位和吸油濾清器真空表,其次用轉速表或頻率儀檢查發動機轉速(額定轉速為2300r/min)。如果該轉速正常,則可排除故障原因(1)。而后測量振動頻率,大振幅時振動頻率應為28Hz(1680r/min);小振幅時振動頻率應為35Hz(2100r/min)。當頻率下降<10%時,可調整振動泵2上的雙向手動排量調節裝置,分別依照高、低振動頻率調整轉速。在大、小振幅振動狀態下分別有一個對應的調節裝置:面對振動泵輸入軸方向,右邊為大振幅調節,左邊為小振幅調節。順時針方向調整,振動泵2排量變小,振動頻率降低;反之,振動泵2排量增大,頻率升高。當頻率下降>10%時,應在測壓口MC處接一塊4MPa壓力表,按照故障一的診斷方法測量補油壓力,排除故障原因(2)。然后在MA、MB測壓口處分別接一塊60MPa壓力表,并使發動機在額定轉速下運轉,再分別開啟大小振幅振動開關。如果小振幅時MA處的連續工作壓力遠遠高于14MPa,大振幅時MB處的連續工作壓力遠遠高于22MPa,則應先檢查振動軸的軸向間隙,軸向間隙一般為0.5~1.4mm;而后檢查軸的轉動靈活性,即用專用工具逆時針旋轉振動軸,使大小活動偏心塊均處于最高位置,然后釋放,觀察振動軸的擺動,一般應擺動數次,如感覺到擺動阻力過大,則應更換振動軸承,從而排除故障原因(3)。如果MA或MB處的起動初始壓力在42~45MPa范圍內,連續振動壓力亦基本正常,則應先檢查振動馬達的泄漏率:用墊片塞住振動馬達3內的沖洗梭閥閥芯,使其處于中間位置不能左右移動。然后擰下振動泵2上與殼體油口T2相連的回油管,并用干凈螺塞封住T2油口,而后取一塊秒表和一個1000ml量杯,將拆下的油管插入量杯,在大振幅狀態及約21MPa壓力下測量馬達泄漏率,最大不能超過5l/min,否則應更換或修理振動馬達。如果馬達泄漏率正常,則可斷定系統效率降低是由于振動泵內泄嚴重引起的,應修理或更換,從而排除原因(4)引起的故障。
故障三
癥狀:系統只能在單一振幅狀態下正常工作(即只能在大振幅狀態下正常工作,而在小振幅狀態下不能工作;或者只能在小振幅狀態下正常工作,而在大振幅狀態下就不能工作)。
故障的主要原因有:
1) 電磁閥內沒有或只有很少的電流通過,使先導閥芯不能動作。
2) 振動泵內對應的某一方向多功能閥損壞,因而建立不起高壓。
3) 振動泵的排量控制閥出現故障,使排量控制缸只能向一個方向運動。
4) 振動馬達所對應的某一方向沖洗梭閥的閥芯被卡死,因而建立不起高壓。
故障排除:
首先應對換通向振動電磁閥a和b的電源線及線圈,觀察振動狀態是否發生變化。如果發生變化,可排除故障原因(1),否則將電源線及線圈恢復原狀。然后拆下振動泵上的兩個多功能閥,并交換安裝。再開啟振動開關觀察振動狀態是否發生變化,如果發生變化,則表明有一個多功能閥已損壞,應修理或更換,即排除了故障原因(2)。而后,按照故障二(2)中的診斷方法,檢查振動泵的排量控制壓力:小振幅不起振應檢查測壓口S1;大振幅不起振時,則檢查測壓口S2。對不能起振的故障,按不同狀態分別采用下列排除方法:若S1或S2處壓力變化正常,則首先檢查振動泵的手動排量調節裝置是否單方向限死,而后拆下振動泵的排量控制閥,檢查振動泵內部機械故障;開啟振動開關后,如果S1或S2處壓力(補油壓力)不正常即遠遠低于2.2 MPa時,則須將60 MPa壓力表接在振動馬達的MS測壓口處,如果該處壓力遠遠高于2.2 MPa(由高壓溢流閥引起)時,則表明振動馬達內沖洗梭閥閥芯已單方向卡死,應拆下檢修;反之,若MS處壓力和S1或S2處壓力(補油壓力)相當時,應檢查振動泵的排量控制閥是否出現單方向泄漏。
MARATHON 馬拉松維修
MARATHON marathon maintenance
馬拉松維修
Marathon maintenance
FG WILSON 威爾信發電機維修
FG WILSON Wilson generators.
AKSA 雅柯斯發電機維修
AKSA Aksa generator repair
科普柯發電機維修
Copco generator maintenance
阿特拉斯.科普柯發電機維修
Atlas Copco generator maintenance